乞巧活动的各种仪式充满着少女们对异性相思相爱的氛围。手袢搭桥、牛女相会的传说歌、相思相爱的娱神歌以及象征撮合婚姻的红娘前线;针线卜巧时,姑娘们藉一炷香的微暗光线往针眼中穿线,象征性地完成男女媾合的动作行为;花瓣卜巧时用花瓣在水中的投影和折射来判断得巧与否,花与水的结合富有想象力。西和县乞巧女儿节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仪程,那就是“生巧芽”。那么,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巧芽”的象征意义和它要隐晦地表达的一种思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专家们的可信解读。但是,作为在乞巧文化之乡土生土长的人,我对巧芽有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理解。西、礼乞巧民俗中的“生巧芽”,意义重在“生”,“巧芽”是刚出生的稚嫩的生命,它既是生殖的结果,又是旺盛的生殖力的象征。女性对“巧芽”的呵护,既是对稚嫩生命的呵护,也是对生殖能力的渴望。女孩子们之所以要精心培育“巧芽”,使之茂盛生长,长好后贡献于巧娘娘,其中就隐喻着祈求巧娘娘给她们强盛的生育能力美好愿景。而巧芽无水则不生,无阳光则不长,则表明了生命、水与阳光之间的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西和、礼县的许多地方,女孩们挖完野菜回家时,往往要把被阳光晒蔫的野菜放到溪水中淘一淘,而且在淘菜时嘴里总是念念有词:“生呀生,生菜菜,你不出来我出来……”过不了多久,晒蔫了的野菜又会变得水嫩水嫩,笼子又会被装得严严实实的。亦体现了“生”的含义。这些代代口授心传的劳动歌谣,看起来是一种很普通的劳动现象,但实际上,只要你细心考察,就会发现这一普通的民俗事项背后存在着与早期秦人的崇拜和信仰之间的种种内在联系。